咨询电话:021-55971195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办学资质
你的位置: 首页 > 心得感悟

复旦黄琦懿:地上本没有路(21届)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08-27 10:29:16

地上本没有路

21届 黄琦懿 上海外国语大学 考入 复旦大学 哲学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想现在在读这篇文章的人,仍是犹豫、或已经有意于考插的同学,都各有所好且各有所长。虽说我也曾在从前同学的经验上徘徊迷惑,于是最后踏出的脚印和下面的文字难免显得芜杂。但前人走过的道路又都难以完全复制。因而我想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去走出自己的路。走不通便换一种思路,有领悟便发明一种自己的方法。不必诚惶诚恐于从前同学的做法,大胆尝试,大胆改造。在不断的反思与审视中,远离自我的沉醉与盲目。

希望我过去走的路能给予些许的方向。

英语

复旦的英语难度一贯被人们津津乐道。词汇与题量是两大特色,而词汇是一切的基础。

暑假及大一上

暑假时我开始背四六级,对于高考的同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满面生词。大概记住后就可以开始听课了。科兴的千词班于我而言效率很高,一方面作为一种不断的重复复习,另一方面也是学会去理解和关注词的构词、多义、同类、搭配、辨析(例如,形容词是否只能作表语,动词搭配的主语是否有限制,是否及物等)。千词课从九月中旬看到十月中下旬,之后把零碎的知识点、同一类别词(相似性质的形容词,相似词义的动词等)整理起来,对于大四大六专四的词汇题和考研阅读题就有一个比较牢靠的词汇基础,考研词汇也已经掌握十之八九了。

大概因为千词课的高效,所以强化班上已没有什么词汇障碍,也随之没有那么多获得感了。在此有两点个人经验:一是上课方式,网课或是线下见仁见智,只是我对集体氛围不太感冒,于是所有课程都是网课。这样可以自己安排,进度更快,在千词时需要做笔记可以暂停,强化班时可以倍速,这也不失为提高英语速度的一种方法。至于是否还要听录音二刷,因人而异,我没有这么做,而是自己注重多次复习。二是方法上,复旦同学预习与查词典时可以少一点“勤恳”、多一点“高效”,毕竟复旦词汇量大,且关键在于记住而非写下。

千词班上完后,开始背托福《词以类记》。若能把握千词班或强化班上大英词汇的学习方法,记托福词时便能不死记硬背,而是观察前缀后缀、词的形态变形、联想法等。背完《词以类记》后,又把千词讲义背了一遍,着重于词的多义、以及一些例句中的搭配。这样考研需要的词已经算很熟悉了。

同时可以开始练习。强化讲义上的词汇题、大四大六专四的词汇题、考研阅读都能开始了。我在这段时间把《复习全书》中的词汇与完型写完,而阅读难度从考研一开始,写了大概15年的考研,也泛读了华研配套经济学人选集,这段时间阅读当做热身就好,不必过于在意速度和正确率。

对于错题,我以为在观念上不需要草木皆兵。写词汇题、语法题和大部分完型题,就是不断学习、没有止境的,会一直持续到考前,也会一直伴随着语言学习全过程。所以每一个新语言点的错误都情有可原,却也需要不断积累和补缺。至于整理,电子会比手写方便,如果是题干理解偏差的就包含题干整理,如果是新语言点的整理语言点即可,以节约时间。大致按词义、搭配、语法、作文分类。

寒假

此时开始准备语法。这是我认为的弱项,也就花了更多功夫。先是《专四100题》的语法部分。专门背语法效率不高,学一章练一章会“人道”一些。同时也写了《英语语法实践指南》的习题,至于它的语法部分,当做辞书需要时查阅就好。语法重在理解错题,一些常见的语法点(so,such,as等及相关),见多了也就熟悉了。

背单词和复习单词则是一个自始至终的过程。我先在百词斩把托福词过了一遍,主要因为《词以类记》没有收纳一些常见的托福词,而百词斩本身的复习效果一言难尽。后来用墨墨背单词记雅思词,这个软件会对口味一些。

至于练习,则是先写专八10年阅读,后写最早十几年的考研阅读完型及单选。早年考研完型角度刁钻,学习语言点就够了。考研单选则是最有价值的单选练习。

做题速度的话,每个人都会有从慢到快的过程。熟知考研词后,通过经济学人那些文章的热身,在写专八阅读时我就慢慢尝试快读,把时间尽量控制在卷子的建议时间内。专八阅读比考研阅读直接一些,所以可以快速寻找信息,而不需要跳读或略读。练完专八后再回头写考研阅读,就能感到阅读能力的提升,这时可以开始控制考研阅读时间、同时追求正确率了。

所以对于速度,我认为将不同考试不同难度的题目穿插着练会更有效。大一下时,我通常考研、专八、雅思的题目各做一段时间,交替进行,保持对题的敏感,同时在每一次切换中去适应,并提升速度和正确率。如果想追求更高难度,也可以在刚睡醒或上课的时候练阅读。最后的目标大概是:练习时,一篇完型10分钟内,30道单选10分钟内,考研四篇阅读20-25分钟,专八四篇阅读30分钟内,雅思三篇阅读30-45分钟。正确率在80%甚至90%。考试时,阅读在40分钟内完成、底线45分钟,完型和词汇在30分钟内完成、底线45分钟。

大一下

英语在大一下以练习和复习为主,大多时间分给文综。如果对英语比较有把握,大可在三四月减小英语练习频率,五月份再加大就行。但复习则是少量而持续的,主要包括错题、整理的语言点、背过的单词等。英语记忆的关键之一还是在于重复。

关于练习,阅读主要是考研一和二剩余的大概20年,专八01-10,雅思4-5、8-10,其实做题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取舍,考研专八雅思比较适合复旦考生,GRE和考博则过分了一些。词汇题的话,《专四1000》的练习部分、大六专四考研的真题是主要范围,不过理解错题远比反复写题更为重要。复旦考博10年的单选题值得写一写,既熟悉半猜题的状态,一些高难词也能零星积累。

至于词汇量,自18年以来就被屡屡提起。有些同学说需要GRE词量,但平心而论,我并不建议花时间在GRE上。试卷是会出现超出于考研乃至托雅的高难词。但高难词多而杂,不像大学英语的常用词,且仍可能会有GRE覆盖不到的偏僻词。高难词在准备时往往只是粗略地背诵第一义,而考试时可能出现高难词的其他词义,所以考虑到记忆和不断复习,能够记住托福词就已经要花一定时间,要掌握其多义、甚至还要去记GRE词更是没有性价比的事,每个人对自己的时间都会有所取舍。就我个人,主要背了托福和雅思的《词以类记》。

关于完型,复旦的完型没有类似的练习可以参考,主要难在文章长于一般的考研完型、出现高难词、出现一些常见词的冷门考法。可惜我没有什么很好的准备方法,但对于大多人难度都是如此,所以写好考研完型,考试时保持冷静,做好自己会的题足矣,不必过于担心和过于纠缠。

文综

大一上

一如开始时所写的,在读书和学习上难免会有迷茫与无措。大一上对于怎么学习文史哲,我摸不着道,于是这学期以看书为主,没有太多备考的倾向。我想不得要领的阶段每个人都在所难免,却也不必心急,慢慢摸索未尝不可,况且读一本书、学到一点东西,其中自有乐趣。

这一学期主要是读完文史哲各自的概论书,倍速听完强化班的课程。历史还粗略地将长孙博名解勾画了一遍,没有尝试背诵。而哲学,《中国哲学简史》算是明易的入门书,但不是一本系统的教材,于是要消化理顺它恐怕要自己整理出笔记来,虽然性价比不高。至于西哲,我在App上,根据《西方哲学史讲演录》做出了不同阶段的思维导图,算是底稿,之后再不断地用新读到的东西进行补充,这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份材料。

寒假

从寒假开始重心就转向文综了。寒假有大块时间,也就适合做系统梳理和进一步的阅读。

在文学,又补充阅读了一些概论性书籍,并且整理了中国古代、近代和世界文学三块的内容。而哲学,中哲读完《中国哲学的历程》并写了读书笔记,西哲则读了《西方哲学史》。历史则是粗略地将范无聊的论述题和仝晰纲的历史学辅导全书勾画一遍。

关于文综学习,去年的同学提到要重视培养文史哲的历史感,确有道理。而我以为,对于文史哲三门学科,除了打通彼此间的联系外,各自的整体感也是关键所在。对于一门学科,应该在理清其脉络、搭建其骨架、建立其系统后,再谈对具体知识的理解记忆与丰富。例如文学,寒假时再翻阅大一上读的概论书,多少就会有熟悉感,而后尝试根据全书写一两千字的读书笔记与要旨,对文学脉络就会有所认识。同时,也建议对全书做整体的整理。不过手写实在低效,为了追求面面俱到而将内容抄一遍,或者为了内心安慰而勤勤恳恳地追求整齐美观,我并不欣赏。我在对读过的书进行勾画后,通过输入法的语音转换,将划出的重点用自己的话组织后复述出来,这样速度更快、理解更深、后续更容易记,可以得到适合自己的读书笔记,对学科大致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

大一下

这时候,文综就开始真正的历程了。一开始会认为要学的实在庞多,但一步一步走,会发现肯定是走得完的。

学习方法上,从前的同学大致分为两类,或以背书为主,或以看书为主。我内心更倾向后者,因不愿陷入应试之填鸭,也因考试内容的广度或许只有广泛阅读方能覆盖。但在真正开始后,才发现记忆之牢与涉猎之广应当兼顾。于是一般上午下午用来记忆名解等,前提是理解了内容的层次与逻辑。记忆追求质量,关注的是丰富的多层次。而晚上则是阅读为主,毕竟会有许多动辄上百页的资料,于是先整体浏览、再较快速的阅读、划出重点、并尝试大致的背出。阅读追求数量,关注的是框架和对已经记过的东西巩固补充。

至于复习安排,将下学期分为多个时间阶段,一来容易保持新鲜感,也便于复习重复。我自己按周数大致分为3-2-2-2-1-2-1。这并非一开始时就定好,而只是如今回想时的划分,仅作参考。安排计划时以要学习的内容为准,给自己一定的挑战和弹性。

开始的3周,以打基础为主,也兼作个人试验探索。这时许多东西不大熟悉,记忆吃力,确实需要啃一些硬骨头。可以选择重点但量并不是最大的材料:历史我选了几份不多不少较为重点的名解文件,哲学是这哲网1000题,文学是刘加夫的名解。并且将自己做的读书笔记过了一遍。

之后的2周,则是检验和练习。通过练历年的真题,看看过去三周的方法究竟如何,自己学到了什么,考试会考什么,答题要怎么答。有许多题或许已经见过背过,觉得有东西可答,但此时重要的是分析题目、培养思路,这样考试时碰到没见过的题目也仍然可以思考。我一般先把题目可以答的角度层次写下,具体内容则通过上网查询完善,同时也看看网站论文等有没有自己没想到的角度。这样思考和做题自己也会有一种思维。这两周也把文综的强化班讲义读过,英语冲刺班上完,文综冲刺班考虑到时间并没有看,只是浏览冲刺讲义。

接下来的2+2周,就是拓宽广度,将手头重要的纸质和电子材料都记或者看一遍。既是对先前背的“重点”的复习和丰富,也是对先前没有覆盖到的诸多内容的涉猎。之所以分成前后两周,主要是侧重点不同,换换口味,以免变得枯燥麻木。前两周以齐鲁书社的三本文学学习辅导为主,后两周以齐鲁书社的两本哲学学习辅导为主,四周时间贯穿历史长孙博的名解,范无聊的论述与仝晰纲的辅导全书。四周结束后,大概已经有能去考试的知识量了。

之后的1周是整合。文综答题追求要点丰富层次多,而同一个名词、同一道论述,不同材料终究会有不同的阐释,也就需要对先前背过读过的东西进行统一和整合。既是梳理,也是复习。

再下来的2周,则是查缺补漏的时间。从前学习新知识时往往有新奇感,但到后来复习就容易索然无味。不妨仍然抱着求知的心态,在这段时间从三方面进行深入:自己薄弱或没弄懂的地方,各学科的最重点知识,和自己猜测可能出的考题。既是练手,也算押题,亦是复习,还是完善。最后1周则是最后复习,同时选择题的零碎知识点也可以放在最后看过。

很长一段时间对文综讲义怎么用我抱不定主意,因为从前同学对此各有见解而五花八门。后来我也是像其他资料一样地用了,毕竟资料众多,每一份尽己所能利用好就行了。先读,再找重点,再大致地看乃至记。寻找一些可能见于选择题的细碎点,略过一些过于冷门的。所谓吃透讲义,和投入多少时间,全视自己的安排与精力而定。

文综的选择在我看来和英语完型一样,分值大,很重要,却又不易准备。从前的同学鲜有专门的方法,多是在整个过程中日积月累。但若实在要准备也不是毫无办法,只是不需要花过多时间专门应对。仝晰纲紫本的选择练习,齐鲁书社的所有学习辅导的习题,一些电子资料,甚至一站到底题库都可以在最后阶段拿来看看。在读概论书时,尤其是像《世界文学史纲》对不同时期流派有大量作家作品介绍的,都可以涉猎。今年的一些选择虽然几近为难而难,但当自己读过的资料能覆盖往年大部分选择题时,也就不必妄自菲薄了。

至于资料,可以找考上的同学,也可以自己搜集。“考研论坛”上资源确实丰富,其中岳潇翰的真题分析和历史学重点值得一看。

备考一开始,自己辨别重点就始终是一件大事。只有能够识别出哪些是重点,才能心中有数而不至于手足无措。毕竟见过有的同学揪着一些过于精深偏僻的点恋恋不舍。复旦文综整体重博而不重渊,因此抓大放小是总策略,一些需要拓展的地方也是顺水推舟,没必要在人迹罕至之处死缠烂打。而如何学会抓重点?大概先要每个领域都读过一两本概论书或教材,粗略理解这门学科,有了框架和脉络,对其中哪里详哪里略有所体会,然后参考往年真题和考研题,并且用高考生和大一学生的水平去衡量,就能在没有考纲的情况下对重点有所把握,对学习内容有所取舍。

前面提到的查缺补漏,我以为很关键。我并不赞同大量地写笔记,所以在大一下前两个月多是直接读、记和用各种材料的。而最后阶段的查缺补漏,就是为了把很多东西彻底内化,将一个领域真正地初步掌握,使自己已经学到的东西尽善尽美。因为历史的简答论述出题的方式角度多又活,于是我根据先前所说的重点,列出与每个大的重点有关的角度,例如罗马史,就有从共和到帝国的政权演变、罗马法、平民贵族矛盾、对外战争与蛮族入侵、基督教这些角度,然后写出每个角度相关的所有历史名词,将这些点联系起来,考场上便能有很多思路了。文史哲各自的超重点和自己的弱项,也可以在最后一段时间有意进行挖掘。

提及进一步的深入,就会牵涉到论文、专著一类。但考插毕竟不能拔高到与做学术相等同,并且时间难免有限,因而在深入挖掘上,首先是用好手中的概论书、教材、教辅和考研资料。这些材料整合后的内容,其实已经可以在考试时拿到满分或者接近。论文则是某种意义上的开拓眼界,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颖的观点或意想不到的角度。至于学术专著,从考插本身和从以前同学经验来看,只是昂贵的锦上添花。若有时间,多读些概论书通识书、优质的考研资料,在考试层面会更有收获感。

练习和做题,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要避免陷入“默写”的误区。在考试以及今后,对自己更有意义的是学会分析思考。练习的目的不是检验自己记住了什么,而是去培养自己怎么构思。就像在三月份时,因为记的东西还不多,我自己写题分析题时还更灵活自由,思路很多。到了五月份,受已经记得很熟的东西的限制,反倒像在默写,少了条理,也容易忽略一些角度。因而通过练习来保持头脑思考的习惯,可以使自己少一些机械僵化。顺便提及,考插考研真题中,在简答论述上,文学和历史的参考价值比较大,因为出题方式多样,而哲学往往不会在题设上别出心裁。

最后,定时重复与复习,不应落下。

附上文综使用过部分书目资料:

文学

概论书:《简明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世界文学史纲》,《中国文学传统》

辅助:刘加夫名解,齐鲁书社的三本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补充: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徐葆耕的《西方文学之旅》(后者虽然不是严格的教材,却是对文学即人学的诠释,也是我这一年最喜欢的书)

各种考研资料

历史

概论书:《国史概要》、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世界文明史讲稿》

辅助:长孙博名解(特意选了20版,那时还不像现在两册这样臃肿),范无聊论述题,仝晰纲历史学习辅导紫本

补充:《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世界历史》纪录片

各种考研资料

哲学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只做入门,不读亦可。

基础:《中国哲学的历程》,《西方哲学史讲演录》,这哲网1000题,齐鲁书社的《中国哲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对于报考文学历史的同学,其实基础的材料对于考试就已经足够,而且还比较浅显。但对于报考哲学以及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可以再读补充书目。补充书目更加精深,尤其在西方哲学史,相较于《讲演录》表达会抽象许多。因而要不然就以《讲演录》准备西哲,要不然就彻底入门,不要一知半解。

补充:邓晓芒、赵林的《西方哲学史》,齐鲁书社的《西方哲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各种考研资料

总论

从考试来讲,虽然考文科的同学大多是受文史哲的吸引,但英语的拉分余地比文综要大。于是自我的权衡与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人都要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率的方法。于我,不论是英语亦或文史哲,不同资料交错重复地用,总能有新收获。网上知乎上也有五花八门的学习方法。但总之,可以自我勉励,不要沉于自欺与蒙蔽之中。

对于读书学习,我将它视作不同于考试的另一件事。很多同学或许是慕名校之名而来,可不论是读书或是大学,我以为求知欲与好奇心才是最为重要的。这不仅是我理解的宗旨,而且有热爱也有才华的同学,也确实更能如鱼得水。如果有了好奇心,也就可以开始思考文史哲各自的学科本质与意义。注重培养整体感,而在真正行动上,也不过是思考、记忆、复习、练习、补缺这几个字而已。

个人

过往同学有的会刻画些心路,但这类感怀多是给自己听的。有的是不会留个人的文字。每年高考后对插班生,总会有人议论纷纷、或疑虑重重。我想如果我要写点什么,那就是《故乡》中的这句了: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不觉得这其中有几分乐观或悲观,也不是流于平淡。从前也有人以一年时间走入心心念之所,这多少给人慰藉。但自我面前永远是一片尚未有人迹的土地,让人难免寂寞。反抗也好沉沦也罢,或走向绝望或背离绝望,人总是走着的,也就总在留下足迹的。

 

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上外的人们,以及复旦的那朋友。

 


关于我们   |  办学资质  |  联系我们   |  面授地点   |  报名方式   |  常见问题  |  干货满满  |  招生政策  |  心得感悟  |  资料下载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1128号沪东金融大厦20楼科兴教育(五角场环岛)

 Copyright © 2000-2022 版权所有 上海杨浦区科兴进修学校 上海科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24186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676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