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我们做插班生项目已有八年。每年面对不同的面孔,却仿佛都是一样的笑容,因此也不曾觉得八年的重复会有倦怠。只是感叹时间之快,那些印象中的小朋友们,都已经历、成长了很多。

他们,曾和你们一样,可以用一些与青春有关的词汇刻划。而如今,他们已可以分享这样的句子: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很天真,总是驰骋于未来的追逐,遐想于远方的幸福。天真过后,我们才发觉,未来很远,遐想无边,我们曾设计出最完美的人生之路,却很少有过走到的地方。于是我们知道了,经历的才是真实的,拥有的才是自己的,想象如浮云,只能点缀在心空,不能融解于生活。

是的,做这个专题,不是为了帮你指定可以遵循的路线,而是克服恐惧,去创造自己的整片天空。

本专题内容陆续更新中,各位学长学姐请投稿至刘老师信箱:liukun@fudan.edu.cn
 
花序时

简介:原就读于海事大学,2006年9月转入华东理工,现在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毕马威工作。

心得:时光荏苒,从第一次耳闻到再一次回想,插班的那段青春岁月已悄然流逝近6年。 2005年9月海事大学,我入学了。高考尘埃落定,入学的种种不甘心,插班走进了我的视线。还记忆犹新那大半年的插班准备,每周末从在浦东奔波到浦西,在同济沪西校区那个大阶梯教室里感受尽情澎湃的Spencer的唇枪舌剑,聆听老刘老师出神入化的高数课程。 2006年9月华东理工,我插班了。上一年的辛苦,插班复习同学的陪伴,插班老师们的鼓励终于换来了最后的通知书,那一刻all deserve。换了个学校,换了个环境,换了批同学,所有的一切陌生而美好的发展着。 2009年9月,我工作了。青春美好的大学四年宣告结束了,各奔东西。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我选择了自己的方向。现在的我,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以诚相待是我的原则。也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心有多大就舞台就有多大。 So dear fellows,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cheer up to chase your dream.

 
高思源

简介:原就读于上海金融学院,2007年转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屡获第一,各项表现优异,现已直升复旦研究生。

心得:做一个插班生,是我有限的人生里非常美丽的意外。 我于2007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之前一年在科兴的补习班受益良多。我上大学之前完全不知道有插班考试这么个机制,只是像许多考试没考好或者志愿没填好的学生一样,稀里糊涂地开始了不甚满意的大学生活。偶然了解到一年后还能放手一试,也为了给自己散漫的一年级找一个主心骨,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就决定每周去补习班填时间。 现在看来,比起担忧前途或是拥抱现实,我第一年的大学生活比大多数人过得都充实。虽然那时候补习班的课程、服务都没有现在这么完善,除了上课,考试技巧、心态调整、学校的招生政策都是自己摸索。所谓无知者无畏,我和补习班的许多学友,以现在无法想象的一种乐观心情,在一起摸爬滚打的一年,然后坦然地各取成果、各奔东西。 今年是我进入复旦的第四个年头,在本校本系读硕士一年级。虽然是个“伪土著”,在专业上也是半路出家,但我对复旦很有归属感,也喜欢上了当年阴差阳错选择的学业,目前正在向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方向努力前进。 祝科兴的插班生培训越办越好,祝每一个备考的同学梦想成真。

 
宁汝晟

简介:原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转入复旦大学历史系,2010年获复旦直升研究生之际,选择在祖国的西南边疆做一名志愿者,为期一年。

心得:2006年高考,我与自己的理想——复旦大学失之交臂。那时,我面临一个选择:复读还是接受命运的安排?结果,我一个都没选。我选择了插班生。大一这年,冷暖自知。很幸运,在奋斗了一年后,很幸运,我通过了插班生考试,来到了复旦,在历史学专业就读。故事如果说到这里,那只是一个纯粹的励志故事,但现实的丰富性永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由于篇幅有限,我无法把在复旦的生活一一道来。2010年,我毕业了,在获得了直升本校研究生的情况下,我再一次扬帆起航。这一次,我选择在祖国的西南边疆做一名志愿者。对我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经历过插班生考试后,挑战于我而言已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有些事,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尝试一下,那就不要躲避;遇到困难,如果抱怨不能改变结果,那就想办法解决它。这就是我简单的体会。

 
毕仲杰
简介:原就读于东华大学,2008年以理科第一名成绩转入复旦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十佳学生、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十大歌手、复旦大学钢琴大赛铜牌、复旦大学本科学生一等奖学金等多项奖项和荣誉,并参与了复旦-耶鲁暑期交流、高盛暑期实习等项目。即将赴耶鲁读研。
 
巫颖

简介:原就读于电机学院,2008年转入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先后获得上海大学一等奖学金、上海大学优秀个人、上海大学悉商杯英语短片大赛第一名等多项奖项和荣誉,社会实践经历有:百威英博(AB-Inbev)、安永(Ernst&Young)、德国汉高HENKEL,参加安永中国“对话行业领袖”论坛获得case contest 第一名,学院唯一一名同学进入上海大学人才学院(第四期),进入悉商英才计划。即将赴港大读研。

心得:考取插班生只是我人生的一个旅程。现在我真的越来越体会到过程大于结果这个道理。考进上海大学只能说上了一级小小的台阶,甚至有些考插的同学本身就来自上大。但是我觉得只要自己尽力就好。我想对所有没有考上插班生的同学们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永远没有终点。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无论在哪里,只要你努力就可以。进入上大我依旧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跨专业补学分,考雅思、考GRE,实习。。。一路走来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需要你一个一个解决,就像那天我在杨浦教学点跟大家说的那样,人的一生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然选择了目标就要走下去。我并不觉得自己考取插班生后就算圆满完成了任务,而是选择了继续攀登。大四这一年的经历和成长让我更加坚信了那句话: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何向南

简介:原就读于电力学院,2008年转入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因成绩以及各项表现优异,被免试保送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

心得:大学四年稍纵即逝,转眼就从指缝中溜走。当听到学弟学妹们开始用“学长”开头问问题时,真有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想想已经经历过的,今后要面对的,虽然这个社会充满了无奈,并不是每份努力就有收获,但心中更多的还是期待。
回想大一刚进学校的稚嫩,满怀对大学的期待,度过了缤纷多彩的一年。积极地参加并组织各种活动是这一年的基调。在春光明媚的3月,决心开始准备插班生考试。很庆幸那个时候遇到了宣枫老师,他上课的激情让我看到原来英语还能这么教,原来英语还能这么学,原来一个人还可以这么对待自己的事业。准备考试时间并不长,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但在走进考场之前,我仍对自己充满了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现在想想,相比于付出,我应该不具有考上的实力,但相信自己,是无论何时都要拥有的力量。

大二进入新的校园,开始新的生活。这一年的生活不如大一那么多彩,繁重的专业课几乎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曾经一周最多43节课时,现在仍记忆犹新,似乎这一年比高三还忙,课还要多。庆幸自己大一时已经历过缤纷的班级、学生会、社团等生活,大二对它们没有太多的留恋,开始专心于专业课的学习,培养了一定的专业兴趣,打下了还算扎实的专业基础。

查看详细

 
邵飞

简介:原就读于上海海事大学,2008年转入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因对金融专业的喜爱,大学期间辅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的专业,并被免试保送到复旦大学金融学(基金管理方向)攻读研究生。

心得: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河北唐山人,2007年河北省高考理科633分以一分之差与上海财经大学失之交臂后,被上海海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录取。大学一年级结束时以246分通过华东师范大学插班生考试并于大二转入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学习,同年9月份开始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的东北片跨校辅修专业的学习,与2010年9月份顺利结业。就读于华东师大软件学院期间,先后获得了校级优秀学生二等和三等奖学金,并获得了2008-2009年度和2009到2010年度校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并在201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在刻苦学习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依然保持着对金融学的热爱和学习,通过2010年五月份的相关材料申请,成功入围首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与陆家嘴人才金港合办的金融学(基金管理)夏令营,经过选拔获得硕士研究生免试资格并保送到复旦大学金融学(基金管理方向)专业。

这一路走来 酸甜苦辣,都源于我对最初的梦想的坚持,从来没有放弃给自己的机会。是插班生考试在大一这一年给了我希望和动力,也在大学之后的三年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迪,是我人生中最华丽的一次转身。我感觉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坎坷的经历将是我们以后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珍贵的回忆,一帆风顺的人生将显得平淡无味。坚持梦想,永不言败,因为梦想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而显得更加珍贵。

首页  |  课程安排  |  招生政策  |  资料下载  |  心得感悟  |  成功学员   |  关于我们   |  办学资质  |  联系我们   |  面授地点   |  报名方式
  • 上海市杨浦区科兴进修学校   电话:021-55971195 55971197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1128号沪东金融大厦20楼科兴教育(五角场环岛大西洋百货)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07032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