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网易
上海插班生考试始于2000年,在试点的前几年,招生院校和规模都比较小。而随着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扶持,招生院校越来越多,插班生考试也逐渐为大家所熟知。2014年,上海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等13所高校招收插班生,共计招生486名,而报名参加者更是高达三千多人。
考试热催生培训热,这条定律也应验在插班生考试这个相对小众的市场。记者通过广泛的调查,得到了大量一手数据,然而,引人深思的是数据背后的巨大问号:应试教育是否又在攻城略地?
科兴插班生辅导班,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对于大一的新生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近几年考上插班生的同学,大部分参加过这个辅导。各校插班生的命题都是独立的,并且不公开,科兴却利用考生的回忆,收集到了大量的真题。科兴的学生一下考场,就被科兴的老师聚集在一起,尽可能多还原出一套完整的试卷。这很像当年的新东方。
同样的方法还应用到了复试阶段。一旦科兴的某位同学进入了复试(通常是面试),便会有去年考上同一高校同一专业的学长学姐帮他通过复试。“几乎所有复试的问题,都事先准备过,因为面试的老师还是那几位。”考进同济大学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同学这样告诉记者。这个活动,在科兴有个名字叫做“蓝丝带”,是“饮水思源”的公益活动,一届一届传承下来。
一个社会力量办学的辅导班竭尽所能帮助同学,似乎无可厚非。然而,对于每周都集中辅导的同学,他们虽然分数更高,但他们真的更应该进入名校吗?插班生考试是否偏离了初衷?
根据市教委的文件,插班生招生的主旨是:发现和鼓励创新人才。多所高校的招生简章也明确不指定教材,不划定范围,不办辅导班的“三不原则”, 以期给所有考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科兴举办的插班生辅导班,无疑让这项原本初衷良好,竞争开放的考试,增添了更多应试教育的因素。家长和考生对插班生辅导班的追捧,恐怕也是不愿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无奈之举。
网易原文链接:http://help.3g.163.com/0405/14/0627/14/9VOL2AS90405002C.html